

晋宁历史悠久,文化积淀深厚,是古滇都邑、汉益州郡治所、滇文化的发祥地、云南青铜文化的中心和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的故里。
晋宁博物馆位于昆明市晋宁区郑和公园内,占地7.19亩,建筑面积4721平方米,外形为仿明式建筑。晋宁博物馆共设四个固定展厅和一个临时展厅,其中一层为“远古天地”展厅和临时展厅,二层为“滇国文明”展厅,三层为“郑和纪念馆”和“郑和·世界航海邮票”展厅,四层为“晋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”。晋宁博物馆共收藏文物藏品10000余件套、邮票8258枚,展出实物1000余件(套)、邮票2000余枚,集中展现了晋宁的古生物化石、古滇青铜文化、郑和文化及晋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程。
晋宁博物馆是中国博物馆协会团体会员,国家二级博物馆。先后荣获云南省和昆明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云南省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教育基地、第十一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、昆明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、昆明市古生物研学科普精品基地、第四批昆明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、昆明市互联网行业党委红色引领主题活动打卡点、晋宁区党员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,是对外宣传、展示晋宁历史文化的教育平台和重要窗口,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

主要通过浮雕叙事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晋宁独具特色的滇文化、郑和文化、民族民间文化和宗教文化。

地球已有46亿年历史,人类产生至今仅300万年,人类历史只是地球历史长河中短暂一瞬。晋宁大地却沉积了从元古宙至显生宙的寒武纪、泥盆纪至侏罗纪、第三纪至现代等众多的地层,是地球自己写下的“日记”,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地史信息。地球生命起源的重要证据梅树村剖面,夕阳乡恐龙化石及卧龙足迹,这是地球历史的真实记录,更是地球生命发展的重要缩影。
第一部分梅树村地质剖面及包含的古生物化石;第二部分进入恐龙时代,简要介绍进入恐龙时代的最早的恐龙情况;第三部分重点介绍夕阳恐龙化石群。本陈列将为大家介绍这些地区发展真实语录。

石寨山,古称鲸鱼山,位于晋宁区晋城镇西南5公里,为滇池东岸一凸起的小山丘。1956年,考古学家们在这个距地表高33米,面积10余万平方米的小山丘发掘出一枚金质“滇王之印”及众多色彩斑斓、独具地方特色的青铜器。石寨山也因此声名鹊起,国内外学术界对“石寨山文化”、“滇文化”、“滇国”等学术课题的研究也随之如雨后春笋般展开。一个在文献中记载而几乎被遗忘的王国——滇国,又重新渐次清晰地呈现于世人面前。
本展厅为晋宁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,通过滇国溯源、滇人、滇国的统治与军事、古滇流韵四个单元,展示以晋宁为中心,曾为我国西南地区盛极一时的滇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
郑和(1371年—1433年)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、外交家、和平使者,郑和1371年出生于云南昆阳。从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间,郑和统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,以过人的胆识和非凡的智慧,遍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,远至红海和非洲东海岸,开辟出了“海上丝绸之路”,书写了海上远航的壮丽诗章。郑和航海,早哥伦布87年,早达·伽马92年,早麦哲伦114年。以其船舶之巨、船员之众、规模之大、时间之长、航程之远,创造了航海史上的奇迹;以友好交往之深、经济贸易之广、文化交融之盛,铸就了中国古代和平外交的辉煌。展厅分为“郑和家世”、“少年郑和”、“永乐盛世”、“郑和船队”、“七下西洋”、“万古流芳”六个单元,通过图片文字、场景和影视资料展现了郑和波澜壮阔的一生和敢为人先的伟大精神。

晋宁博物馆共收藏邮票8258枚,涵盖了从1856年至2010年,来自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发行以纪念郑和及航海为主题的邮票。邮品类型囊括:有齿邮票、无齿邮票、小型张邮票、小全张邮票、版张邮票、异型邮票、不干胶邮票、金箔、银箔邮票、样票、样张、印样、等珍贵票品。“郑和·世界航海邮票展厅”通过2000多枚邮票,让观众领略郑和航海精神的全球影响力。这些邮票不仅纪念了郑和的航海事迹,也展现了世界各地对航海文化的共同敬仰和记忆,每一枚都承载着不同文化背景下对航海历史的认知和尊重。

“晋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”分为“向阳而生”、“枝繁叶茂”、“百花齐放”、“满庭芬芳”、“民族之花”五个篇章,呈现了晋宁各民族和睦相处、和衷共济、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,为晋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价值引导力、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。